“游千年古都,访丝路起点,赏文物精华,觅汉唐雄风”,7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个人微博上10余张陕西著名景点的美图和短短20个字的配文,再一次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带上热搜。
西安城墙、钟楼、大雁塔……一座座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古老建筑穿透历史的深邃与久远,与充满科技感和烟火气的时尚都市交相辉映,讲述着世界文明在此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丝路故事。
西汉时期,一支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历史基因中,绵延千年,影响至今。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加快推动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目标,积极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创新机制,近年来,累计签约旅游项目249个,合同金额约1863亿元,“文化陕西”“国风秦韵”“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西安城墙永宁门外的榴园里,一丛丛向阳而开的石榴花,体现张骞出使西域的石榴仙子、石榴群像等景观,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那些久远却令人无限向往的故事。
张骞的“凿空”之举,开拓出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石榴等异域之物。
当第一朵石榴花在古长安绽放,谁也不曾想到,它会成为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和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美丽使者。2007年至2019年,“石榴花之春”中韩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在西安和韩国晋州轮流举办。陕西的唐乐舞、阿宫腔、皮影等特色表演和非遗文化展览走进韩国,韩国的传统民乐、晋州剑舞、转碟游戏等节目来到中国,在一次次的文化艺术交流中,西安和晋州这两座有着共同市花的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充满生机和热情的“石榴花”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掘千年古都、古丝路起点、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力开拓交流渠道,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
今年3月,由陕西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演出公司等联合承办的“春之路——庆祝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云端文艺演播取得圆满成功,有力展示了两国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精彩诠释了中乌人民世代友好的深情厚谊。5月,2022“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西安音乐会在线上举办,以音乐为载体向东亚友邦传递西安关于和平与友爱的热情,为“东亚文化之都”活动添彩。
6月9日至10日,以“共建强劲、绿色、健康的未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执行局会议在西安召开,17个国家70个会员城市的120余名地方和区域领导人参会。
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让文明对话深入人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互相支持、携手共进,陕西正在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描绘着“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来自非洲的“包拯”唱起秦腔有板有眼,金发碧眼的闺门旦水袖舞得飘逸自如,不同国籍的武生们刀枪耍得有模有样……5月26日,西安易俗社剧场里充满欢声笑语,来自13个国家的20名留学生经过两天的学习后,在非遗文化留学生体验营的结营仪式上披挂上阵,为现场观众表演了《戏曲荟萃》、秦腔《三滴血》片段,并展示了自己绘制的脸谱作品,赢得了满堂彩。
就读于西北大学的埃及留学生艾小英走下舞台后依然很兴奋,她说:“两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秦腔艺术的故事。这是我学习生活的城市里的官方唱腔。以后我可以向亲朋好友展示现在的所学,来一段更陕西的唱腔。”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刚果(布)留学生李小龙用汉语说:“作为秦腔《三滴血》的领唱,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很喜欢秦腔的这种唱法,很有气势也很酷。现在大家问我来自哪里,我都会说‘祖籍陕西韩城县’。”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漫长历史中, 陕西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仅是陕西的一张名片,也是越来越多外国朋友了解陕西、了解中国的窗口。
5月31日,大唐芙蓉园芙蓉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唐代仕女宴会徐徐开启。来自9个国家的20多位长期工作生活在陕西的外籍专家学者,走进全新亮相的沉浸式演艺《寻梦·芙蓉里》,观赏互动,沉浸式感知唐文化。
芙蓉衣肆中,一套套华贵精美的唐朝服饰在一针一线中展示着唐朝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诠释。芙蓉酒肆里,胡姬曼妙舞动,行令飞花“引经据典”。欣赏着繁华的长安胜景,一身古风装扮的美籍演员、音乐人兼武术家吕鹏程赞叹:“唐朝是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因此才产生了那么多优美的诗词流传至今。盛唐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穿过轻烟流水的画屏,步入芙蓉庭院,千年绮梦盛唐之美,令人久久沉醉其间。泰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黄丽卿说,泰国人普遍对唐朝比较了解,早在唐朝,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就开始流入泰国,与泰国的文化相融合,这就是中泰一家亲的由来。
700年前,中国与泰国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而位于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和意大利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友好关系。意大利籍专家克劳迪奥·穆兹尼在走过了许多中国的城市后,最终在西安定居。他说:“我在中国居住了13年,来到西安后,我越来越喜爱这座城市,爱这里友好热情的人民。我要把我的感受讲给朋友和同事,让他们也来体验不一样的长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曾经,一声声驼铃在美丽的古丝绸之路上空回响,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今天,一缕缕霞光映照着五彩风帆,将中外文化交流的动人故事沿着“一带一路”传播向辽阔的远方……
2月1日,壬寅虎年大年初一,“丝路筑梦·和美与共”2022丝路春晚在陕西卫视甫一亮相,就成为全球观众关注的焦点。穹顶飞檐、百人百鼓与琵琶的丝弦共鸣,古风之美与现代国际范儿交融相映;犹如丝绸般蜿蜒起伏的屏幕,象征着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条神奇的纽带,勾连起中国与世界,让东西方互通合作,情谊不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陕西着力搭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旅合作活力被激发。
2021年,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线下展演+线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惠及观众1300万余人次,彰显出丝路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魅力。第七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展商和800余家文旅企业(机构)参加,共享文旅发展成果,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朋友圈。目前,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相关工作已启动。
2021年,陕西先后组织“秦QIN—兵马俑的前世今生现代艺术线陕西非遗展”等系列活动,推出线余场;着力发挥境外社交媒体传播优势,通过8个重点境外社交平台的14个官方账号,以数字化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陕西魅力。截至目前,“游陕西”境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总量共103.5万人,点击阅读量超2.4亿次,互动超1219万次,跻身陕西省相关机构和全国省级文旅机构国际新媒体头部账号之列。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陕西文化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主要指标实现量与质的跃升。
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优势,陕西积极引进国外一流文化旅游企业在陕落户或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新业态。通过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将148个品类的文化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通过活动渠道输出优秀文化品牌与文创产品,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目前,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在陕西设立领事馆,近20个国家和地区在陕西设立签证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个城市,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构建起陕西融入世界、开放发展的航空大通道。
千百年前,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今天,陕西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的大门,在目不暇接的文物古迹、钟灵毓秀的湖光山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陕西力量。(记者:柏桦)